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武清区高村乡驿站服务区,京津高速公路穿越其中。驿站服务区以教育、休闲为主,形成生态宜居养生社区。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景观设计和河道景观设计。道路景观包括高速匝道,汇滨路,海逸路,汇海路,书院道路。河道景观包括鱼塘、凉水河和灌溉渠。
设计总面积约为36.75万平方米。
此次现状用地已完成拆迁工作,地势平坦、空旷,现状有较多种植情况良好的毛白杨,我们在本次项目设计中加以利用和保护。
根据规划要求,本区域为休闲养生社区,我们将场地精神归纳总结为“生命与活力”。
在为此次养生社区做配套型的道路设计中,我们除了进行了一系列的案例研究以及SWOT分析,还特别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列举了影响老年人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人的行为模式,设计了特殊的活动场所,从而打造出一个真正的人性化的设计。(生命之树是我们本次设计的主题,我们以树来隐喻生命,用树的构成分别对应设设计中的几个重点要素。
源:即水源,一切事物的根由。
干:此次设计的主体部分——道路设计
枝:从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园路设计
脉:脉络,附着于枝干上,使之形成系统——绿化设计。在脉络设计中,我们保留了高村地区原有的肌理特征,展现其独特的人文脉络。
果:有良好的源干肢脉的基础才能孕育出健康的生命之果。
此次设计从景观分区上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汇滨路形象区;汇滨路节点广场区;海逸路休闲漫步区;海逸路生态绿带区;汇海路,书院道路休憩区;鱼塘垂钓休闲区;凉水河生态景观区;灌溉渠居民临水区。
汇滨路形象区的道路红线为28米
其中两侧分别为50米和30米的绿带,两侧各有3.5米人行道,1.5米机非隔离带和7米车行道。作为高速公路上俯览社区的第一印象,采用规整灌木种植配合大气整齐的杨树,给进入天津的过往路人一种自然生态的感觉。同时现状保留下来的杨树林也很好的降低了高速噪音对社区造成的影响。
平行线的构成用现代的语言诠释了“脉络”的肌理演变。
汇滨路节点广场区
延续了形象区平行脉络的感觉,形成一个引导性很强的入口节点空间。广场上座椅与乔木结合的设计,给在广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庇荫遮阳。
海逸路休闲漫步区
的道路红线为21米
其中两侧分别为20米的绿带,两侧各有2.5米的人行道,3米的机非隔离带,5米的车行道。
园路,小广场与旱溪的结合设计,配合整形灌木,形成一条自然休闲的道路空间。旱溪底铺满形态不一卵石与大小原石,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即使在冬天无水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
海逸路生态绿带区
的道路红线为21米
其中两侧分别为10米绿带,两侧各有2.5米的人行道,3米的机非隔离带和5米的车行道。
考虑到只有10米绿化带的预留空间,此段海逸路以生态地形与绿化种植处理。
汇海路,书院道路休憩区
的道路红线为18米
其中两侧分别为20米的绿带,两侧各有2.5米的人行道,1.5米的机非隔离带,5米的车行道。
作为深入社区的两条道路,主要为外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多处休息空间以及聚会聊天的场所,可适量放置健身器材。
鱼塘垂钓休闲区
采用自然驳岸,常水位8.0米
布置栈道与亲水木平台,提供垂钓的功能。并充分提升现状毛白杨的景观价值。
凉水河生态景观区
采用自然驳岸,常水位8.9米
布置栈道与亲水木平台,打造一个休闲生态的临水空间。
灌溉渠居民临水区
采用硬质驳岸,常水位9.0米
建议开放灌溉渠双侧小区入口,将灌溉渠予小区居民所用,同时便于维护与管理。
此次植物设计我们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方式,基地内杨树分布区域较多并且生长情况良好,在我们的方案中,本着对原有植物进行保护利用的理念我们建议将杨树大多数保留极少数移植的方式加以利用,杨树高大雄伟、整齐标志、并且能防沙防燥,吸收废气。非常适合用于我们这个休闲养生社区。同时增加银杏,白蜡,国槐等适用于当地种植的树种,丰富景观层次。
此次项目的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分为车行系统规划,步行系统规划,自行车系统规划和慢跑道系统规划。我们还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别做了一系列无障碍设计,铺装设计,家具设计。
本文来源于天韵之声配音网,http://www.tyzspy.com,转载请注明!
天韵之声配音网专业提供专题配音,广告配音,多媒体配音等服务